「我的名字是羅伯奈佛,我是住在紐約市的生還者。如果有人聽見…任何人聽見,拜託讓我知道,你並不孤單。」
上映日期:2007.12.14
類 型:動作、科幻、懸疑/驚悚
片 長:106 min
導 演:《康斯坦汀:驅魔神探》法蘭斯勞倫斯
演 員:《MIB星際戰警》威爾史密斯
官方網站:http://www.iamlegend.com.tw
http://iamlegend.warnerbros.com/
在看這部片之前,光看預告片,我一直不知道為什麼這部片要叫《我是傳奇》,甚至直到電影到了尾聲,我都還對我的猜測沒多大把握。不過隨著一場隔著防彈玻璃的對峙與大爆炸的情節,我才真正瞭解片名的來由。
《我是傳奇》用的是一種逐漸揭開故事全貌的手法,穿插著羅伯奈佛(威爾史密斯飾)的回憶及過去的新聞畫面,慢慢描繪出由原來是治療癌症的醫療新發現轉變為致命病毒的過程。隨著病毒的擴散,全人類似乎都死亡了,除了少部分具有抗體的人以外,剩下存活下來的人們都成了「黑暗獵人」,牠們兇殘而暴力,唯一懼怕的就是陽光。羅伯奈佛的使命,就是找到解藥,解救這些染病的人,也保護剩餘人類的性命。
片裡有滿大的部分用在描寫當一個人在孤獨時的寂寞,有人說人類如果 70 個小時處於孤獨的狀態,便會開始出現精神上的問題,而羅伯奈佛已經不知道獨自渡過幾個 70 小時了....所幸他身旁還有一隻狗小珊。牠是唯一可以陪伴羅伯奈佛的一隻狗。《我是傳奇》營造孤獨的感覺十分成功,從羅伯奈佛與假人對話到失去小珊之後的錐心之痛,都顯示羅伯奈佛的害怕與絕望....直到....出現了兩個也具有抗體的生還者。這時候的羅伯奈佛彷如看到一線生機,但長久未與人類相處的他,忽然間卻不知道怎麼面對眼前這帶著孩子的母親,心理高興卻知道他們的出現並不會帶來轉機,這使得羅伯奈佛幾度失控。事實上,他心底早已認定自己只是在沒有希望的未來下苟活著....
在被帶著孩子的女子解救之後,這些黑暗獵人居然發現了羅伯奈佛極力隱藏的居所,就在這些黑暗獵人能大肆活動的夜裡,饑餓的牠們開始攻擊,在危急之時,羅伯奈佛發現可以治療病毒的解藥,同時也明白了自己的使命。
當然最後這個事蹟也就成了傳奇。我很喜歡這部片持續營造絕望感的部分,因為片尾結局雖然有些平淡,但是由於那種完全絕望與看見希望的落差,使得最後讓人有種鬆了口氣的感覺。片裡另一個引人入勝的地方,算是威爾史密斯與小珊在獨自一人的世界裡尋找樂趣的部分,我相信應該會有不少人為小珊的死而傷心,那不只是失去一隻狗或一個夥伴的傷心,更是那種全世界已經無依無靠的強烈失落感。另外比較讓我感興趣的是,這些失去理智的黑暗獵人其實還是有階級制度與感情的嘛!至於為什麼我這麼說,我就不多說明了,看了電影就會知道我在說什麼了。
最後我要提的是,我被這部片嚇了好幾次,尤其是那些噁心的黑暗獵人突然衝出來的情節,看得我緊握的手在掌間掐出指痕。可笑的是,在看完這部片回家後,走進玄關鎖上大門,我居然不自覺的又確認了一次是否有鎖好....。還有就是那個穿帽 T 的弗雷,導演有蓄意要將觀眾導向黑暗獵人聰明到懂得穿衣服來躲避陽光的照射,當羅伯奈佛開車經過弗雷時,那個畫面的確是黑暗獵人的臉(而且那個弗雷還轉頭了....),但後來證實是個假人。我認為那段劇情應該是在表現羅伯奈佛心中恐懼的投射,透過掃射假人來發洩壓力。
對了,我其實還有一個疑問,究竟那隻在片頭及片尾都出現的「蝴蝶」代表了什麼?我一直想不透....
ps. 不知道看過這部片的人有沒有發現,在影片開始沒多久一個遠鏡頭拍攝成了廢墟的城市時,遠遠的高架橋上,居然有一輛移動的車經過....會不會是故意的呢?
- 內容介紹
「我的名字是羅伯奈佛,我是住在紐約市的生還者。如果有人聽見…任何人聽見,拜託讓我知道,你並不孤單。」
羅伯奈佛(威爾史密斯飾)是一位才華洋溢的科學家,但他也無法遏阻毀滅性病毒的侵襲。羅伯奈佛成為災後紐約的最後一位倖存人類,甚至也可能是世界上最後一位人類;三年時間過去了,羅伯每天固定透過無線電波廣播傳送訊息,試圖尋找其他有可能存在的倖存者,但卻渺無音訊。
這裡似乎並不只有他,當初感染疫病的受害者成為夜襲的變種人,他們潛伏在黑暗之中,觀察著羅伯的一舉一動,就等著他做出致命的錯誤抉擇。或許這是人類最後的 希望,充滿使命感的羅伯決定要找出方法,希望使用自己的免疫血清,讓病毒產生相反的救命效用;但他知道,對方數量遠遠多過他,時間就要來不及了…。
《我 是傳奇》由華納兄弟影片公司聯合 Village Roadshow 影片公司出品,Weed Road/Overbrook 演藝公司製作。奧斯卡獎兩度提名的威爾史密斯擔綱演出,其他主要演員包括艾莉斯布拉加與戴 許米霍克。導演是法蘭斯勞倫(康斯坦汀:驅魔神探)編劇是馬克普羅塞維奇與艾基瓦高茲曼,故事根據理查馬瑟森的小說原著改編而來。製作人是艾基瓦高茲 曼、詹姆斯萊西德、大衛海曼與尼爾莫瑞茲。執行製作是麥可塔德羅斯、爾文史托夫、唐娜高柏與布魯斯柏曼,聯合製作是崔西托美。
幕後創意團隊包括攝影指導安卓萊斯尼(魔戒三部曲)、製作設計娜歐蜜休韓、視覺特效總監詹尼克薩斯(駭客任務三部曲)、剪輯韋恩瓦曼、服裝設計麥可開普藍,以及配樂詹姆士紐頓霍華。
我是住在紐約市的生還者…
我能提供食物,也能提供庇護,還能保護你的安全
《我是傳奇》的故事核心中,這個男人為了求生存,他必須獨自一人面對許多圍繞在他身旁的受感染病患,努力對抗這群敵人,打著一場似乎永遠無法勝利的苦戰。這些 恐怖的病患就像野獸一樣,殺人不帶情感或理性。世界會變成如此破壞文明的慘況,起因於一種人為且會傳染的流行病毒,這種全新的病毒原本是現代醫療的重大突 破,被視為能夠治癒癌症的奇蹟療法。然而,這種全新病毒卻沒多久就產生負面反應,造成無法想像的後果。
羅伯奈佛是紐約曼哈頓地區的上 校,同時也是一位病毒學家,他接受政府的任務,必須找到能夠阻止這種病毒擴散的疫苗。然而,無論他多麼努力,病毒經由空氣傳染後,仍使得紐約市不得不全面 封鎖,只有未受感染的人才能離開。在紐約居民撤離的過程中,奈佛目睹他的妻子柔伊(莎莉李察森飾)與女兒瑪利(由威爾史密斯七歲的親生女兒威蘿史密斯飾 演)不幸意外身亡。
受感染的人就算沒有死亡,卻因新陳代謝而完全失去功能,變成只能生活或行動於黑暗中或陰暗處,退化成僅有原始慾望的怪物。
在這場浩劫之後,對於病毒免疫的奈佛存活下來了,但他仍然必須找到病毒的解藥。他知道他有兩項武器,第一是他的科學專業,第二是他自己免疫的血液。威爾史密斯表示:「奈佛知道這些人都因為感染這種人為的病毒而變成怪物,他也知道自己是唯一存活下來的人類。」
奈佛的軍事科學家經歷解釋了他為何選擇生活在這個被遺棄的城市。他嚴格地管理自己的生活起居,從維持最佳的體能狀況,到每天設定提醒陽光消失時間的鬧鈴聲。導演法蘭斯勞倫表示:「這樣才能讓他隨時保持警覺。他的做法或許有點極端,但只要他打亂這些規律,他就會變得十分危險。」
奈佛唯一的同伴就是他的愛犬小珊,而他總是保護著小珊不被感染者侵襲。白天,他跟小珊出去補給生活用品,或待在實驗室工作,並且每天發出廣播訊息,期待能找到其他的生還者。晚上,他們回到自己宛如堡壘的房子中,以免遭到感染者的攻擊。
雖然奈佛必須遵守日落前回家的定時規定,但他還是有很多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他可以開著他的福特野馬 Shelby 跑車在街上高速飛馳,在軍用噴射機的機翼上 打高爾夫球,裝潢他堅不可摧的房子,或大肆搜括整個紐約市的任何食物、汽油和醫療用品,只要是這個城市的資源他都能自由取用。
這樣的紐約市感覺很超現實,這個曾經是代表商業、藝術和娛樂中心的國際大城市,現在,卻變成專屬奈佛個人的遊樂場,打獵地及廣大公園。
導演法蘭斯勞倫表示:「當你是紐約市最後存活的人,你會發現有許多好玩的事可以做,雖然你只能一個人做。我們看到眼前有許多曾經對這個世界極為重要的場所,但在這場病毒浩劫之後,我們認識的世界消失了,我們曾經花了大筆金錢、時間和精力建造的城市毀滅了,一切都變得沒有意義。」
威爾史密斯表示:「奈佛能去任何地方,他有足夠的醫療補給,他知道哪裡有罐頭食物、哪裡有備用能源,這整個城市就是他的家,平常是很難想像能站在軍機上打高爾夫球的。」
然而,這些場景並不好玩,也不是遊戲而已。在荒廢的街道上奔馳、被倒吊在半空中、操控高速的福特野馬Shelby跑車、在廢棄車頂上追逐,以及跟運用動作捕 捉技術(Motion Capture)特效創造出的變種人打鬥等,都是威爾史密斯在這部電影中令人心跳加速的動作場景。
為了設計這些動態刺激的片段,製作團隊找來資深的特技總監維克阿姆斯壯和他的特技小組。阿姆斯壯有40年的特技設計經驗,近年的作品包括動作大片《不可能的任務3》、《世界大戰》及《007 誰與爭鋒》等。
製作團隊知道威爾史密斯的肢體動作靈活,也喜歡在表演中加入一些高難度的動作,所以他們樂見他親自演出許多特技動作。其實在拍攝這部電影的幾個月前,威爾史 密斯就開始實行飲食和健身計畫,減了20磅,並鍛鍊出健美的體魄。這次他繼續跟長期配合的健身教練戴洛福斯特合作,幾年前的《叱吒風雲》中,威爾史密斯的 雄壯體型就是福斯特的傑作。福斯特表示:「我們對他的培訓很嚴格,也頗有難度,像缺氧、高溫、低溫、濕度訓練,以及低卡洛里飲食等,讓他不只達到要求的體 格,還感受到電影中的堅苦精神。」
另一方面,軍事和武器訓練顧問山姆葛倫為威爾史密斯特別製作了改良的假步槍,讓他操弄起來得心應手,況且他在之前的電影中就經常拿槍。